自2008年开始,教育部在湖南、江苏、浙江、上海、安徽、辽宁6个省份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的试点改革。所谓大平行志愿,指在普通类院校各录取批次分别设置一个平行院校志愿和一个征求平行院校志愿。提前录取批次和本科各批次的平行院校志愿均包含A、B、C三所院校或ABCDE五所院校。投档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这种录取方式可以降低学生填报志愿的风险,避免“高分低录”的情况。在2014年之前,全国已经有17个省份采用了平行志愿。
北京自2009年开始,一直实行小平行志愿,即第一志愿设置一个学校,第二志愿为平行志愿,设置三个学校。往年,一志愿按照“志愿优先”的原则录取,如果一些高分考生发挥不稳,第一志愿填报失误,而其他相同或略低排名的大学一志愿已经录满,这些高分考生就会落榜,或者被招收二志愿的大学录取,被称为“捡漏”。过去,北工大等学校都会预留10%的二志愿名额,他们“捡漏”的二志愿学生考分甚至超过北大、清华的录取分数线。以北工大为例,2012年该校二志愿分数线为理科605分,比一志愿提档线高89分;文科558分,比一志愿提档线高53分。被“捡漏”的学生称此为“高分低录”。2013年,北京高考高分考生扎堆,部分学生遭遇了“高分低录”,家长们呼吁实行平行志愿。学校则称,在实际招生中,近三成二志愿高分考生录取不报到,大平行的填报方式人为地把高校分出了三六九等,并且直接导致高招录取的学生结构单一化,普通高校再也录不到高分考生。
2014年1月,双方的争论终有定论。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宣布:本科一批、二批、三批志愿设置由“小平行志愿方式”调整为“平行志愿组方式”,即每批次第一志愿为两所平行的志愿学校,第二志愿为3所平行的志愿学校。每个志愿高校专业数由5个调整为6个,增加了一个专业设置的选择。
一志愿由过去的一所变成两所,与外省可报5所高校相比虽然显得有些少,但是,这标志着北京的高考志愿填报也进入了大平行时代。在一志愿填报中,考生和家长习惯将其称为一A志愿和一B志愿。由于第一年执行,尚无经验借鉴,在很多志愿填报的讲座中,专家都建议家长可以在一A志愿上“冲一冲”,将一B志愿用来托底。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