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学校要改名,南顶中学的校长栗培志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了解佟麟阁将军的生平,虽然中学距离佟将军遇难的地方只有数百米。
77年前,卢沟桥事变发生,中国人民开始全面抗战。当时的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率部队在距离卢沟桥约22公里的时村抵抗了20天,终因叛徒出卖遭伏击殉国。
在此后的数十年中,很多人都像栗校长一样,只从书上的寥寥数语中了解到,佟将军殉国的地方就在大红门一带,直到2005年北京市档案馆发现了确切的地点。那时候,曾经的庄稼地已经成了水泥厂,黄土飞扬的工地旁居住的很多是外来打工的人。
29日,烈士纪念日前夕,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南顶中学正式改名为北京佟麟阁中学,以纪念这位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高级将领。
南顶中学1981年建校,现在有12个班、300多名学生,其中八成以上都是打工子弟。
初三的学生伦畅坦言,她是由于学校改名才去搜索“佟麟阁”三个字的。“他殉国的地方正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我们的成长会和抗日将领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让我感到自豪和光荣。”
出席仪式的大红门街道工委书记李建刚告诉记者,大红门地区纪念烈士、缅怀先烈的资源并不多。“抗日战争时在北京郊区打得非常激烈,在全国有很大影响力。”他说,“把这里变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一个很好的做法,不能让那些为民族解放做出贡献的人被淡忘。”
栗校长说,他是8月底被正式告知学校即将改名的。“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带给学生们一些精神上的东西”,他说,“师生们听到这事都很振奋。”
他们在操场的一面墙上做了四个展板,用来介绍抗战的大事件、九一八、七七事变以及抗战胜利。
他们还订制了一个佟麟阁半身像。佟将军留下了的照片很少,雕像是按照最广为人知的那张带着军帽的照片制作的,下面的石头基座高1.6米,加上上面的铜像一共两米多高。雕像在29日凌晨才被送到。
佟麟阁的儿子佟兵和女儿佟亦非与铜像合影,然后他们转过身,默默凝望雕像几秒,像是在表达一种深情。
“这里是他牺牲的地方,我几年前就来过。”92岁的佟亦非说。“这次能把南顶中学改为佟麟阁中学,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个很好的事情。不仅因为它纪念了为国牺牲的烈士,更主要在基地里继续发扬爱国主义,让年轻一代受到教育。”
也是出于这样的想法,栗校长计划在学校里设置一个佟麟阁纪念展室来普及那段历史。他还希望在自己退休前能够在学校外墙也挂上展板,让附近的居民了解佟麟阁将军的生平。
然而参与佟麟阁殉难地调查的档案馆原研究室主任刘苏认为,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他们曾有三个方案,包括建一个纪念性质的街心花园,还有在十字路口竖起一面纪念墙,记录下包括佟麟阁在内的所有殉难官兵。
但是征地是一个问题,做纪念墙又担心不好维护,更改校名似乎是目前可操作性最强的做法。
“年轻人对那段历史没有印象,学校改名可以给后人了解历史的契机,但是学校针对的是校园内部。”刘苏说。他还呼吁用其他方式唤起对佟麟阁的记忆。“外国人喜欢建地标,这个我们可以借鉴。借助老居民的力量,口口相传,以口述历史的方式加深历史的渗透,让这里成为一个文化交流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