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26岁的衡阳籍在读博士生孟懿从研究所教学楼7楼纵身跳下。令人感到震惊的是,孟懿在决定自杀之前并没有表露出任何征兆,而在遗书中,他直陈自己选择跳楼来结束生命的原因是“厌世、精神抑郁”。
读了这则新闻不由得让我想起另一所大学——北大,三个月已有三人坠亡。北大一男生坠楼身亡;北大一博士生跳楼身亡;北大中文系女生从9层楼顶跳下。
似乎大学生跳楼现在已经不算什么新闻了。而且据《了望东方周刊》对高校教师的采访报道看,越是名校,学生自杀的越多。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自我期望值过高。考上名校的学生大多是各地高考成绩的佼佼者,他们中学时代都备受老师的关爱和同学的尊敬,身在名校不甘落后,但毕竟天外有天,想比同学们更出众谈何容易。这样压力就形成了,而且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善心理压力就会更大。
社会地位的降低。当前社会上对大学生、研究生的评价地位都较以前下降,加上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压力,让学生们对找工作深感焦虑,从而产生自卑感。
心理承受能力差。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其中的一些人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心理调节能力和应变能力欠缺,遇到学习或感情上的挫折不能很好地处理,从而导致心理上的失衡,而心理上的失衡就容易导致对身体的伤害,甚至是对生命的放弃。
那么,我们能为这些脆弱的年轻人做些什么呢?我觉得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下手:
首先,要强化和培养学生们的责任意识。一个人活着应该有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自杀这种行为是自私的。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他就是不负责任。
其次,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心理治疗方式,指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心理关怀。笔者就曾经参与过某高校给大一新生建心理档案过程,遇到了急需心理帮助的学生,通过及时的心理回访,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最后,加大心理健康的宣传,鼓励进行心理咨询。北大、清华、北师大等名校都有比较完备的心理咨询中心,但多数情况下,这些中心只是学校的摆设,很少有学生能真正走进这些地方倾诉自己的内心秘密。这是传统思维问题,认为进咨询中心的人都是精神病。这就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心理咨询只是排解内心困扰和压力的一种方式,有了心理问题就要尽快解决,不能一再拖延。心理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一旦压抑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