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不过顺其自然
从他的2部成名作开谈。问及《幻城》和《梦里花落知多少》的最新销量,郭敬明用平缓的语气说,目前前者约105万,后者约120万。谈到这两本带给他显赫声名和不菲收入的畅销书,他说,当初创作的动机,无非是“写着玩”,作为紧张高三生活的一种调剂而已。开始时,《幻城》只用了不到3个小时,写成一万字左右的短篇,在《萌芽》发表后,因为读者的推崇和出版社的建议,他才将它扩写成书。其实,对郭敬明来说,写作这项所谓“主业”,仅仅是他的个人爱好,不是生活的全部,更不想将此作为终身职业。所以每次,他都是真正有了写作冲动才会动笔;不想写时,即使出版社催得十万火急,他也绝不会强迫自己写一个字。
除了“玩”写作,郭敬明的另一项爱好是阅读。谈不上“手不释卷”,但书本,的确是常陪他左右、伴他度过许多美好时光的一位至友。阅读的口味,郭敬明没有特别的癖好,名著,非名著,小说,散文,西方的,东方的……选书,他凭借的只是单纯的“眼缘”。才华不是天生也不是遗传。郭敬明说,每本书的华彩之处,他都愿意去学习和领会,使自己对文字的操控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而音乐,更是郭敬明的一位“昵友”。各种风格的音乐:古典、摇滚、流行……凡能给予心灵以感应和共鸣的,他都喜欢。音乐也是情绪之外,触动他伏案写作的另一个动力。
珍视年少的友谊
自从在书后附录的简介里,用“一半忧伤一半明媚”来形容过自己后,这句话,就似乎成了郭敬明最经典的logo,被无数读者和网友们一再传诵、模仿……一半忧伤一半明媚,其实就是概括自己性格中“内向”与“外向”这两个并存的部分,他解释说,至于这种双重性格,尤其是忧伤成分的由来,他觉得应属与生俱来,与环境的压抑或世事的波折无关。
一直以来,郭敬明都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文理不偏科,成绩始终保持在年级前20名内,也没有任何叛逆或出格的言行,所以长辈一般都不会过多干涉他。现在的独特个性,则是在自身的波动中逐渐成型的。从儿时的安静,到初中的活泼,又转变到高中时代的内敛。情绪虽然容易起伏,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在身周结下不错的人缘。
对郭敬明而言,友情,是人生中一道至关重要的命题。朋友多是性情中人,和他们在一起,做任何事都很愉快,话也会比较多。考上大学后,从四川辗转到上海读书,知心的朋友和珍贵的友谊,都被留在了千里之遥的故乡。虽然有电话网络保持联络,郭敬明依然觉得多少是有一些妨碍的。但经年攒下的情谊,也并非那么脆弱,何况这友谊,起于年少,而格外显得不含杂质、坚若磐石。每年寒暑假,坐火车回家,他一定会和老朋友们聚到一起,重温往昔的快乐,有温暖友谊为后盾,成名后的郭敬明,也因此并不太有“高处不胜寒”的孤寂感。
倒是和所谓的“80年代写作群”基本没有什么来往。他说,当你处身在热闹的人群中,并不意味着你不孤独。能与孤独抗衡的友谊,其实就是一种心灵层面的认同,如果能找到这种“灵犀相通”的状态,也许自己就不必写作了;但有时,即使最好的朋友近在咫尺,有些东西,仍是无法尽情倾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