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话剧于静会立刻进入亢奋状态,“想要追求功名利禄就不要到话剧中来”等类似口号的话就会从她口中喷涌而出。现在即便只能
做些幕后工作,于静还是觉得很踏实、很开心。
于静给人的第一印象都是乖巧甜美,可有时也会直率得让人受不了。
为了拍好这个镜头,于静反复跳了十几次。一旁陪伴的朋友都觉得累了,于静却还是一副没折腾够的样子。 摄影 高松
宝贝档案
于静
年龄:20岁 籍贯:河北邯郸
毕业院校:中国传媒大学表演专业
身高:165cm 体重:45kg(因为天生圆脸,整天喊着要减肥)
特长:唱歌、跳舞、表演
最喜欢的吃食:自己做的、韩国料理、粤菜
最喜欢做的事:看话剧、演话剧以及一切与话剧有关的事
于静戏称自己的专业是“一毕业就失业”,由于编制问题,进话剧团的梦想暂时实现不了,于是果断地拒绝了不断找上门的星探和经纪公司,做起了自由职业者。虽说是自由职业,可也一直没闲着,找到自己喜欢的剧组毛遂自荐,拍戏、拍杂志照片。最近好不容易闲下来又一头扎进疯狂热爱的话剧事业,即使不当演员,只在剧组里待着,用于静的话来说,全身的细胞都会处于亢奋状态,每一天都因此过的精神抖擞、阳光灿烂。
口号就是心里话
不忙的时候,于静会跑到西单,淘些闪闪发亮的小饰品回来,有时也会因为淘到一件别致的风衣而扬扬自得;偶尔也会在家展示不错的厨艺,对着红烧排骨、茄子、西红柿等一堆菜自言自语、品头论足……
可是于静在谈到话剧时却完全一副标准的“于氏”表情:先是托腮沉思,而后目光深邃,之后便开始侃侃而谈,说到激动处还会语调激昂。于是,“至今话剧还是一片净土”、“想要追求功名利禄就不要到话剧中来”、“话剧会是我一生的事业”这类能直接拿来做口号的话,便会从她的口中倾泻而出。
痴迷话剧不可救药
上学期间,只要有话剧上演,她便举着学生证挤去买学生票,也因此收藏了一沓话剧票根,对于每个剧场的方位,那个剧场会上演大剧,哪个会上演先锋派戏剧等更是了如指掌。从开始看一场场戏剧之后痴痴地回味,到现在习惯性地去揣测道具、灯光安排的用意,探究每一个动作要传达的意味,琢磨演员的表情和台词,于静说她不可救药地一头陷进话剧里了。
演过电影、拍过电视剧,如今于静还是走到了话剧里,虽然只是做些幕后工作,可她仍然很开心、很充实,因为在朝着她的理想一步步迈进:希望有一天能自己独立策划、导演话剧,能在话剧这片净土上尽情舞蹈。
处处留心创造机会
于静有一个小本,上面记着密密麻麻的公交车路线,她能迅速报上到北京电影学院有826、603支等公交车,到首都剧场能坐846、108电车等。每到一个剧场或者剧组所在地,她都会在本子上记下能到此处的各路公交车和每一个站台名,以便以后不管在哪都能顺利找到目的地。
每当手机响起,有剧组问她愿不愿意来演某个角色时,同学总觉得奇怪,怎么会有这么多剧组向她抛出“橄榄枝”?而这些机会,都是于静自己奔波争取来的,而且总结出了一套心得。
当打听到剧组的拍摄地点或者下榻饭店后,于静就会带着自己的简历、资料和照片找到剧组,说明来意并表达意愿。她总结到:即使多次不成功也没关系,递的资料多了,也就能在各个剧组间流通了,总有合适的角色和剧组会找回来的。
宝人宝事
“于大妈”流传至今
一次文艺会演上,于静穿上破旧的黑棉袄,头上包着发黄的毛巾,踩着笨重的黑棉鞋踉踉跄跄就上台了,抿紧的嘴巴一翕一合间就冒出一串地道的东北话。于是,表演结束后“于大妈”这个绰号便流传开来。现在同学打电话给于静都极其默契,一开口就用地道的东北话问候她:“于大妈,你在哪圪垯哪?”同学戏言,她的“农村大妈”形象已经不可动摇了。
他眼看花
她很会自我推销
●沈路,服装设计师,于静结识的新朋友
于静这个小姑娘很懂得“自我推销”,第一次见面就给我留下了一份资料和几张照片。平时需要找服装模特来拍照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她。凭感觉我认为她不适合在影视圈发展,这个圈子太杂,她还很单纯。
直率得让人受不了
●陈静,大学同学
最早认识于静,是在班干部竞选上,当时觉得这女孩看上去特老练。慢慢熟悉之后才发现这个看起来精明的女孩其实傻得可爱。而且有时直率得让人受不了,凡是有点虚伪的人和事,她都会毫不顾忌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当然朋友之间不会在乎她的“过于直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