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孙中欣的《同性恋研究》公选课自今年9月8日开课以来,每节课都爆满。9月22日晚,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高燕宁开设的《同性恋健康社会科学》的第一堂课,同样座无虚席。当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同性恋这一领域时,眼神中所蕴涵的意味是否一样?同性恋课程的火爆能够告诉我们些什么?
学生听课仅仅是因为好奇吗?
"如果仅仅是因为好奇,学生来过几次后就会不来了。"高燕宁教授笑道,"学生对一门课感兴趣,更多的是觉得这门课有价值"。
据了解,在2005年的《同性恋健康社会科学》的第一堂课上,至少有2/3的学生以前就来听过课。
传统教育中,"性社会学"、"社会性别"、"性健康"、"女权主义"这些课程都不同程度的涉及到了同性恋的内容,单开同性恋课程复旦尚属首例。但弥补知识面的不足并不是学生来听课的唯一因素。
高燕宁教授表示,"中国的传统教育缺少灵魂",尤其是在经济建设时期注重的是技术,丢掉了很多人文的东西。社会很冷漠,人与人之间缺少感情。
媒体曾经报道过,一家医院的医生得知患者是艾滋病人后,竟让把病人留在手术台上,全跑了;由于害怕其他病人知道医院接收了艾滋病患者而不来看病,一些医生将艾滋病患者拒之门外……
高燕宁教授说:"学医的人都应该学过医学伦理学,但依然会发生这样的事,这就值得我们深思。我们试图将一种人文精神通过这门课,传递给学生,挑战他们固有的思维,教会他们用更多的视角来看待世界,用更宽容的心态来面对世界。"
至今,让高燕宁教授记忆犹新的是一封本科生的来信,信中说,他在课堂上学到最多的是宽容、谅解与正视生活。
当同性恋相关课程的开设引起社会轰动后,一部分家长公开表示反对,原因是担心自己的孩子接触这些知识后会改变性取向,成为同性恋者。
公开了同性恋身份的周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解释说,过去绝对强势的异性恋没有使少数同性恋的性取向发生变化,反过来又怎么可能呢?
对于同性恋形成的理论,一直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是本质论,认为同性恋的形成是先天的;另一种是建构论,认为同性恋的形成是后天的--就像把一个女生从小当男孩子养,就容易使这个女生偏向男性化,从而喜欢女性。
高燕宁教授表示,如果建构论成立的话,我们只要把女孩子当女孩子养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同性恋也就不存在了。而且,国际公认的同性恋人数一直保持在总人口的2%至5%,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同性恋的稳定性。
也有人将同性恋与变性人相提并论。高燕宁教授说,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同性恋者是认同自己的社会性别的,只是在性取向上与平常人不一样。变性人不认同自己的社会性别,不是因为性取向的问题才去变性。
我国现有3000万同性恋者,但敢于真正公开身份的可谓凤毛麟角。
同性恋者被称为"藏在柜子里的人",因为他们有双重身份。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是一种身份,在外面的世界里,他们又是另一种身份。通常他们都需要用第二种身份来掩盖自己的第一种身份。
在国内,同性恋者中有80%至90%正准备或已经与异性结婚。而在西方,这个数字只有10%。老一代的同性恋者通常会有内疚感,新一代的同性恋者积极追求自由和幸福,但绝大部分还处于努力阶段。
高燕宁教授说,同性恋者真正的压力不是来自于社会,反倒是亲情的压力让他们不敢面对。
孙中欣副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多数主动公开身份的同性恋者有一定的社会资源,公布身份是他们理性衡量的结果。这些公开身份的同性恋不会因此失去什么,他们的社会阶层较高,环境对他们也相对比较宽容。
高燕宁教授认为,能够承受家庭压力公开身份的,必然是在家庭中处于强势地位的人。比如独生子女,家庭如果不能接受他们的性取向就意味着失去他们,因此很多家长抱着"与其失去孩子还不如接受他们"的心态来对待。"这是一个进步,说明社会已经开始用一种缓和的方式来处理。但对于大多数同性恋者来说,我们仍然不主张轻易'出柜'。"
2001年,《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出版,正式从医学的角度上对同性恋撕掉了"病态"的标签。
高燕宁教授感慨道,如果社会能够变得更和谐,人们能够变得更宽容,那么大家都能生活得更好。同性恋者要自己认识自己,努力发出自己的声音。
孙中欣副教授表示,性身份只是很多身份中的一种,同性恋者只要把其他身份处理好,就可以坦然面对。
复旦已有的"知和社"就是以同性恋和女权主义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学生社团。社团的主体人群也是同性恋者。他们的身份和活动都得到了大部分复旦人的肯定。这应该是社会未来的一个趋势。
"我们不指望通过一门课程来改变世界,但至少可以让外界慢慢了解这部分群体。"高燕宁教授说,伦敦、纽约、亚特兰大都在报道中国大陆高校开设了同性恋课程,美国领事馆也派官员前来询问。"这说明大家都在关注,国内也一样。文化的多元化,会逐渐改变我们的观念。"
关注太少,他们会觉得被冷落、受歧视;关注太多,他们又会觉得烦--这是特定人群的正常敏感心理。在日益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也应该抛弃道德批判的视角,重新看待这个群体,给他们更为宽松的环境。用高燕宁教授的话来说,"这也是少数人的正常生活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