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银行纷纷放开大学生信用卡办理标准 培养名牌大学“负”翁月内—信用卡涌入北大清华
北京工商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李殷昨天刚刚拿到两张寄来的信用卡,令她高兴的是,这不是多数同学持有的招行卡,而是建设银行的信用卡,一张VISA,一张MASTER,尽管每张的额度只有1000元,但如她所说,“建行这种网点多的银行以前是不会到校园里来办卡的。”一个月前,有留学打算的她致电中行、建行时都被拒绝,而招行也因为她并非211工程重点大学的学生而没有接受申请。然而就在这一个月间,作为四大国有银行的建行,已经对她敞开了办卡的大门。“最近两天,学校里突然多了许多来发卡的银行,以前我主动去办都办不成的事情,现在只要一张身份证和学生证复印件就好了,而且办多少张都没有限制。”
校园里的变化
当今年3月,招商银行大规模进入大学校园发卡时,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吴南山开始多了一个念头。这个十年前就开始炒股的上海人,对于周边同学面对信用卡时的茫然感受十分深刻。在他的记忆里,早在四年以前,建设银行上海分行就走进了上海市的大学,凭学生证办理准贷记卡。而从那个时候起,学生需不需要用信用卡,有没有钱偿还信用卡债务这两个问题,就在国内银行间暗暗展开讨论了。
三年后,当信用卡在全国校园里推广时,吴南山听到了同学们对于信用卡各种各样的议论与问题。他一直在维护的清华大学BBS理财版此刻已经不能满足同学们的需求,清华大学“理财协会”诞生了。经过短短的半年时间,四五个人的协会发展到了700人,银行业务、证券、基金,各种讲座每周不间断地举行,而吴南山也从不为寻找合作伙伴发愁。事实上,他接到过包括民生银行、广发银行、浦发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的电话,甚至还拒绝了几家银行提供的每办一张卡返10元佣金的机会。
这个协会壮大的背后,正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强力支持。此时此刻,他们正需要在大学校园里寻找新的市场。
同样的故事发生在全国的各个校园里。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张丽近日也有所感触,“原来我们班上基本没有人持有信用卡,最近广发、招行、兴业来轰炸一番后,全班三十多个人,一半以上都有卡了。”
究竟谁在刷信用卡
据记者调查,在大学校园里,低年级学生使用信用卡并不普遍,而大三、大四及研究生群体成为持卡一族的速度正在加快。
拥有信用卡后,一部分学生有意识地成为了消费活跃群体。人大学生王漪君表示,想通过这种新的消费方式建立个人的信用等级,因为现在还没有收入,主要的消费是去超市购物或去书店买书之类,一般会选择在每月5日银行规定的还款期前还款。她解释,这也是想培养自己熟悉新型消费方式。
“万事达组织的总裁曾经发表过一种看法,对学生发卡应慎重,原因是经过调查,学生的月均消费只有800元,90%的收入来源于父母。”吴南山对于这种观点显然并不赞同,“但是这种说法恰恰是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800’这个平均数是由那部分高消费群体平均下来的,银行只要抓到了这部分高消费群,就已经是很大的胜利了。”吴南山表示,周围的同学里,花钱购买数码产品的不在少数。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负责人也向记者透露了一份调查报告:一名大学生一年的消费支出平均达到1万元左右,部分高价值消费品正越来越多地进入大学生的消费地图:60%的大学生拥有一部以上手机、27%的大学生拥有个人电脑、19%的大学生拥有PDA、12%的大学生拥有MP3、6.6%的大学生拥有数码相机,而阿迪达斯、耐克等运动品牌在大学生中的渗透率平均超过了10%。
对于名校来说,信用卡的用途更广。“尤其是对于硕士、博士生来说,使用信用卡越来越重要,比如博士生去开国际会议时,导师通常也不会垫付太多钱,这种情况很普遍,这时候双币卡就是最重要的工具。”吴南山称,“而这种花费肯定会报销的,所以银行不存在任何风险。”
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在商业银行越来越看重大学生超前消费群体的同时,有关信用卡带给学生和银行风险的讨论也一直在进行。一个普遍的观点是,向大学生这个没有固定收入,依靠父母供给生活等费用的消费群体进行贷款授信,存在相对较大的违约风险。如在2002年的韩国,就因为广泛向没有固定收入的家庭主妇和未成年人发信用卡,造成消费者债务拖欠比率飙升,引发了“信用卡危机”事件。
这种许多人担心的情况并未在国内发生。记者采访到的大学生大多称“需要透支的机会很少”,也有一些同学表示,会考虑分期付款买一些“大件”,但“如果最终还是要家里付钱,会选择跟家里要钱,不会透支”。中央民族大学学生唐茜说:“就算透支,我也会考虑清楚怎么还,只有手头周转不过来又急着用钱时才会应急,还要确保在50天免息期内还上。”
“国内银行对于大学生信用卡的额度根本没有放开,所以风险也不大。而且银行对学生客户的选择还较为严格,多数是全日制高校,甚至重点大学。”银行卡专家何海涛表示,正因如此,目前国内极少有因负债累累而造成学生信用危机的情况。
建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学生恶意透支的比例只有万分之几。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徐美娟也表示,大学生信用卡的风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根据招行前期在局部地区试发行的10万张大学生信用卡看,国内大学生违约率低于9%~10%的国际平均水平,与国内普通信用卡的总体违约率持平。
20%大学生“花明天的钱”
本报讯 (记者 张奕 陈晓晨) 记者走访了北大、清华、北航、人大等大学,发现大学内部超市虽然均无刷卡设备,只能使用现金或者校方发的饭卡。但校内每一家大超市十米之内必有银行或者自动取款机,只要不考虑取现手续费,使用信用卡可算十分方便。
就在清华正门口的易初莲花,每一层都有自动取款机,超市结账处也挂着大牌子“受理信用卡业务。”一楼ebase专柜的售货员告诉记者:“来这里购物的大多是学生,学生刷卡刷得多,一般会用银行卡,差不多有1/5的人用信用卡。”这与二楼某著名品牌鞋柜的收银员给出的数字惊人一致:“刷卡的人里面大概有20%用的是信用卡。”“刷信用卡的有学生吗?”“全都是学生,我们这儿本来就开在大学边上。”
人民大学对面的当代商城则属于档次较高的购物场所,这里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来的学生还是挺多的。”在某著名化妆品柜台,导购小姐说:“10个学生模样来买东西的人里至少有3个刷信用卡。”记者问:“你怎么知道这些都是学生?”导购小姐说:“一眼就看出来了,有些人干脆穿着校服逛街呢。”正说着,就过来了一个戴眼镜,背着大书包的长发女孩挑选化妆品。
据收银台柜员给出的数据,在这里刷卡消费的大学生占使用信用卡人群比例的20%左右,刷卡金额大多在100元到600元之间。
但在中关村数码市场,信用卡使用额度就高得多。“来这儿刷信用卡的学生不少,主要是买数码相机、电脑、DV这种产品。”海龙一家经销商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大宗消费,学生一次性买不起,用信用卡先买着,再分期还清———就跟贷款买房差不多。”据他介绍,在这些大型IT卖场中,每天使用信用卡购物的学生超过两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