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读高中,念大学,这样以后也好找个出路。”——
一个礼拜前,符贵(化名)离开了他服刑1年半的省未成年犯管教所。
在符贵出狱前1个月,监区里的教导员吴淑义找到符贵,想了解这个孩子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打算。
“我想读高中,念大学,这样以后也好找个出路。”符贵告诉吴淑义。
接符贵出狱的时候,符贵的父亲告诉管教所的民警,自己现在正在给儿子物色学校。虽然孩子入狱前已经读到初三,而且在监狱的1年多时间里也自学完了初中课程,可是社会上并不承认这些,要想给符贵找个学校不是件容易的事。 >>>详细全文
被义务教育遗忘的未成年人刑满后如何融入社会
他们还要重回社会,不能因为一时失足耽误了这些孩子的一生。
他们的生活同样需要精彩。
聚焦理由
他们尚青春年少,对未来还有着美好的憧憬,却因一时的失足,身陷高墙,失去继续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
他们的路还很长,总有一天,要回到社会当中。要让这些孩子不再沉沦,重拾对社会的责任,社会首先要承担自己的责任———让他们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详细全文
高墙内的“老师荒”
省凤翔监狱第四监区,全省的未成年犯都集中于此。监区里9个民警不仅要处理日常的监区工作,同时还要当起“老师”,给监区里的未成年犯们上课。
根据监狱管理的相关规定,成年罪犯的教学时间每年不少于500课时,而未成年犯的教学时间每年则不能少于1000课时。
在凤翔监狱民警那里,教学工作主要指的是“三课”教育,即文化课教育、政治课教育和技能教育。按规定文化课教育要占到服刑人员教学时间的70%。
现在监区里所有的政治课教学都是由民警亲自教授。而文化课教学由于警力有限,不得已找来监狱里其他监区有点文化的犯人来充当文化教员。 >>>>详细全文
省教育厅有关人士教育部门介入尚有难处
就目前我省未成年犯未能享受到义务教育的问题,记者今天下午采访了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有关人士。
这位人士介绍,今年两会期间《关于将未成年犯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的建议》的提案,已由教育厅转批到基础教育处,但目前还没有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提案的回复和处理。
他认为,介入未成年犯教育,让每一个未成年人都能够接受义务教育是教育部门应尽的义务。从文化教育角度,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积极配合监狱、家庭、社区,做好未成年犯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的传授。
但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多客观条件制约。 >>>详细全文
他们的生活同样需要精彩
高正霞认为,未成年犯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认真学习文化知识,不懂法。据统计,凤翔监狱内未成年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80%以上。
“如果这些未成年犯在劳动改造的同时不能学习好文化知识和技术,将来刑满释放后也很难融入社会,容易诱发一些新的社会问题,甚至使他们再次走向犯罪。”高正霞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
两年前,为监测改造结果,凤翔监狱开始对出狱的未成年犯在社会上的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从调查情况来看,我省大多数未成年犯刑满后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他们对知识也有渴望
“其实未成年犯能否改造好,对社会的安全、稳定都很重要。”
据高正霞介绍,有些未成年犯出狱后在社会上流浪,甚至打电话告诉以前认识的民警,还是在监狱里好。
“监狱教育一直都是义务教育的一个空档。没有专业的老师,未成年犯在监狱里即使修满课程也不能获得社会上认可的毕业证书,出来后他们就不能和社会接轨。未成年犯教育不纳入国民教育,使得我们未成年犯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心有余而力不足。”尽管在未成年犯监区内开展了很多有特色的教育活动,高正霞还是希望社会能够给未成年犯一个完整的教育,让他们的人生不会因一时失足而耽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