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芳体”、“压力山大”……每一个热词背后都有一段鲜活的故事,凝聚着无数网友的集体智慧。
在一家叫互动百科的网站上,目前活跃着数百万网络热词“智愿者”,他们用“词条”这一独特形式记录着当下发生的历史。一个新的概念应运而生——“词媒体”。
全民网上忙造词
在互动百科首席执行官潘海东看来,网络热词凝练着事件的关键信息,也蕴含网友的观点和立场,已具备了媒体属性,不妨将其称之为“词媒体”。
迟剑锋就是数百万热词“智愿者”中的一员,从2008年至今,在他笔下已经诞生了9000多个词条。谈及编写热词的历程,迟剑锋说:“刚开始时感觉很好玩,后来觉得把自己认为有意思的词汇编辑出来,跟网友分享,会有一种很美妙的成就感。”
像迟剑锋这样活跃在互联网上的草根造词“智愿者”还有很多,他们或是某一问题的专业人士、或是某一领域的爱好者,编写热词、传播锐词,以共享精神成为网络时代知识传播的大使。
“知识发展日新月异,要把我们国家建设好,不仅科技的前沿有所突破,还要做好科学知识的传播、普及工作,我们应该感谢为传播正确知识做出贡献的人。”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倪光南院士如是评论。
数据显示,在互动百科网站上,由网民创建的词条数量已从2008年的60万条迅速增至如今的681万条,文字量则已达68.7亿,这一巨大的知识存量很大一部分是由普通网民贡献的。
网络聚合“地球脑”
仅互动百科网站一家,从2005年正式上线至今,就已服务了超过100亿人次的知识搜索请求,这相当于全国公共图书馆5年的全部人流量,相当于1250个国家图书馆、77个《中国大百科全书》和61个《大英百科全书》。
在“词媒体”这个没有界限的平台上,人人都可以是热词的制造者、知识的传播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轻点鼠标、你修我改,来自各个行业的从业者与各个领域的爱好者,提供专业的知识介绍和问题解答,共同打造了一座没有围墙的“知识大学”。
在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看来,互联网的发展和使用产生了积极正面的用户价值和社会价值,优秀文化创意作品的广泛传播,也将促进公众对于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和热情。
“互联网就像神经一样,把数十亿个人的大脑联系在一起,变成地球脑。”倪光南说。
不会取代传统媒体
“词媒体”信息发布的直接、快捷和低成本,带来的是新的知识传播载体和传播途径,这适应了网民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在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看来,“那些努力使自己的业余活动达到专业水准的人们,正在改变社会和经济。”
胡泳表示,网民自创的内容,尽管可信赖程度要低于专业媒体,然而因为这种传播方式的低门槛和低成本,信息出口的数量变得非常庞大,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甚至可能压过专业媒体。
词语,正在帮助人们记录这个时代。在日前举行的“知识中国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副主任刘成勇表示,国家将投资5亿元建设国家重大工程“中华字库”,未来5年,要把中国有史以来所有古汉字、现代汉字和少数民族文字,一共50万字符建成“数字库”。
当然,“词媒体”的兴盛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的式微,二者并非谁取代谁的关系,跨界融合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这是不少专家的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