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点并校推高农村学生寄宿比例
住校能有家的温暖吗
撤点并校,农村地区实行集中办学后,发展寄宿制学校成为了解决上学远的重要形式。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近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指出,由于撤并学校过快,农村寄宿生大量增加,一些地方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跟不上,生活管理人员缺乏,不少寄宿制学校床铺紧张、食堂简陋、厕位不足,冬季取暖和夏季防暑条件得不到保障。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
那么,寄宿制学校究竟该如何管,才能管得好?近日,记者在多地采访实地探查。
住的吃的怎么样
奉新二中学生寝室布置温馨,热气腾腾的“鸭子烧土豆”定价3块钱
奉新二中位于江西省奉新县,全校4600多名学生,其中住宿的学生有600多名,每间宿舍安排8名学生。
记者走进学生宿舍,独立的卫生间收拾得很整洁,洗漱用品与毛巾摆放得整整齐齐,寝室里大都布置得十分温馨。
学校的老师介绍,在男女宿舍分别有两名专职的管理员,负责日常管理,住宿学生离校需要填写出门证;每天检查卫生,并在公告栏公布前一天的情况,好的提出表扬,不好的提出批评;每个月10日前公布上月文明寝室,并在例行的周一国旗下讲话中颁发流动红旗,予以表彰。
每周除了星期六,学校有两名领导与另外负责学生宿舍管理的老师轮流到学生宿舍住宿值班。奉新二中副校长易胜利告诉记者,几乎所有距离较远和家在乡镇的学生通过申请都能免费入住。记者来到食堂时,刚好看到厨师炒好的第一个菜——“鸭子烧土豆”正热气腾腾被端出来,这是定价3块钱的菜,另外还有2元和1元两个标准的菜。记者注意到,厨房里干净整洁,每天的菜还有留样。
经济负担重了怎么办
江西省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已经是2005年的十倍
奉新二中是江西省改善寄宿制学校的一个缩影。江西省教育厅财务处处长胡军介绍说,近年来,江西省重点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三个工程,明显地改善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三项工程共投入106.5亿元。全省农村初中集中建设了大量学生生活类校舍,同时为农村义务薄弱学校配置教学实验仪器、图书资料、体音美器材和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支持农村学校食堂及宿舍等附属生活设施建设。
去年,江西省将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200元。标准提高后,小学和初中分别达到500元、700元。同时,还对学生人数少于100人的农村教学点,按100人标准安排公用经费。
同时江西省还规定,公用经费提高标准补助资金和农村教学点公用经费补助资金,重点用于弥补寄宿制学校住宿费取消后学校水电、取暖等运转经费缺口;支持学校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补助教师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和住宿费开支等四个方面。在资金安排上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给予了一定支持。
胡军表示,针对寄宿学生家庭经济负担提高的问题,江西不断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的生活费补助标准。2005年的时候,小学、初中每人补助100元,今年,补助已经提高到小学每人1000元、初中每人1250元。补助学生人数也不断增加,由2005年的22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44万人,2012年计划再新增4万个接受补助学生名额。同时,从2012年起,在17个集中连片的特殊困难县(市),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97万农村中小学生提供每人每天3元的营养膳食补助。
学生的安全如何保障
安徽要求学校开展卫生常识、安全用电、预防火灾和应急疏散等方面的教育演练
不仅仅是江西省,很多省份在寄宿学校管理方面都进行了有益探索。
从2006年到今年8月底,安徽46个县统筹和整合基建资金108.42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学校3215所,撤并4153所,新建寄宿制学校344所,27720名教师进入乡镇及以下农村地区初中、小学任教。
安徽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缪富国介绍说,安徽强调寄宿制学校建设以初中为主,小学高年级学生确需住校的应征得学生家长的同意。寄宿制学校建设结合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进行,为寄宿制学校配备学生宿舍、食堂、饮用水设备、厕所、澡堂等设施,调配必要的管理、保安人员。各地政府安排经费,保证寄宿制学校常态管理和基本运转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常识、安全用电、预防火灾和应急疏散等方面的教育演练。特别是要切实落实补助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费的政策,减轻学生经济负担。
今年3月,新疆发出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农村中小学校点布局的通知》,要求寄宿制学校食宿、安全条件不能保证的,撤并前的学校和教学点应予恢复。同时,要求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确保学生在校的安全。并且鼓励有条件的县(市)为寄宿制学校购买公交校车服务,解决寄宿生回家往返的交通问题。
福建一方面要求农村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安排在寄宿制学校寄宿,另一方面推动寄宿制学校建设,扩大寄宿容量,完善寄宿配套设施,给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