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业压力不应成“大问题”
两位老师同时表示,择业压力确实是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的“大问题”,因此近两年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关于择业压力的咨询也一直居高不下。择业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类型:
盲目焦虑型
案例:
对于即将到来的就业,在某高校就读大四的小马说自己“一点概念也没有”。其实从大一开始,小马就为就业作准备了。看到别人在考这个证书那个资格,他也跟着考;别人出国了,他也考虑过办签证。但是等到自己快毕业了,小马却发现对于未来特别茫然:“好像什么都尝试过,却还是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专家支招:
出现这样的困惑,最关键的问题是:没有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以至于在择业前后没有明确的方向,往往四面出击却收效甚微。建议在择业之前找专业的咨询师,帮助判断自己的职业取向,还可以多参加学校有关就业的讲座,听取专业职业规划的指导。同时,自己也可以静下心来回想,有没有自己曾经擅长的工作,从这个点切入,相信就可以找到自己的所长,再以此作为判断职业方向的依据。
完美主义型
案例:
小周说自己从小是个“完美主义者”,从小学到高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上了大学后,小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功课和社会工作样样不拉下。转眼到了大四,小马开始在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实习,对自己的要求依然很高,上司交代的事情一旦没能很好完成,就觉得压力很大,但看到其他同学找的工作好像比自己好,小周特别郁闷。最后甚至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导致毕业论文没法按时完成。
专家支招:
完美主义型的学生一般都比较优秀。他们最大的“瓶颈”在于对自己太过严格,定位太高,因此容易出现情绪上的焦虑,可能错失很多机会。建议这类学生要全面看待自己和就业,明白“越想做好,可能反倒做不好”的道理,对自己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刻,平时多采取深呼吸等放松疗法。同时,还要有个清晰全面的自我认识和评价,多看看自身的不足和缺点,择业时也应有“层次化”地选择,一旦理想中的企业没能应聘成功,也可以“择其次而求之”。
逃避型
案例:
马上就要硕士毕业的刘亮最近感到莫名的恐惧:“我一想到要到社会上去,就觉得特别可怕,觉得外面的世界很复杂,自己恐怕无法应付。”刘亮说自己更愿意一辈子呆在校园里。
专家支招:
对于择业的逃避往往和对世界的恐惧连在一起的。有这样的压力往往出于两个原因,一是从未与外界接触,因为陌生产生紧张;二是之前受过挫折,害怕再次失败而感到恐惧。建议在就业前,可以尝试做些简单的事情,让自己从成功树立信心,同时也应该明白,所有的失败都是一次反馈,从这次失败中可以吸取教训,调整状态,争取下一次的成功。
自卑懦弱型
案例:
在某名牌大学就读的学生小王并不因为自己是名校学生而骄傲,相反,她一直以来都被自卑情绪缠绕着。因为自从上了大学之后,她的成绩一直平平,学校工作也很少参与。已经大四了,小王面对择业更加自卑了,担心自己缺乏竞争力找不到工作,她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中,对于各种笔试、面试也畏畏缩缩。
专家支招:
像小王这种类型的学生,容易在择业中定位过低,在求职中时常会因为自卑,发挥不出自己的真正实力,也更容易在求职中被“刷”掉。建议这类学生对自己要有个全面的评价,尽力找到自己的优势,要有信心争取到任何一个就业机会。同时尽量找到自己的长处,给自己多一些鼓励。关键还是在心理上要战胜自己。
患得患失型
案例:
“在别人看来,我是个幸运儿,可实际上却不然”,大四学生小张由于综合能力不低,在大四上学期刚开始,就已经接到了几家企业的OFFER,一时间成为同学们羡慕的对象。但是小张却在几个OFFER面前犹豫不决起来,这家公司待遇高,那家公司前景好,另一家公司有很好的培训机会,小张开始患得患失起来……
专家支招:
在择业中患得患失型的学生最大问题在于,希望各个“优惠”都能得到,却没有在各种价值观中找到自己最需要的,不明白自己应该追求什么。建议碰到类似情况的同学,先进行“实地演习”,抓住机会、分配时间在各企业间进行实习,了解哪家企业才最适合自己的整体发展,再结合自己长远的生涯规划作出选择。
拂去性困扰的疑云
两位老师同时表示,性困扰是近几年来出现的新的心理咨询热点,虽然数量上没有明显地增多,但却是大学生心理的潜在问题,不容忽视。一般来说,直接与性困扰相关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青春期烦恼
案例:
很多大学生的性困扰都集中在对于自身性发育的担心和焦虑上。怀疑生殖器是否正常,担心手淫会否产生危害,女生还会因为月经不正常而焦虑不已,这些都是青春期的烦恼,会由此带来一些情绪上的起伏和反常。
专家支招:
在青春期中对于两性问题特别关注,这是完全正常的。首先要消除紧张心理,正确掌握有关这些方面的科学知识,避免不必要的担忧与紧张,一旦发现问题也要及时就医。二是学会自我调节。一旦有了不良情绪时应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可找朋友谈谈心、聊聊天,宣泄一下,或看电视、听音乐、从而转移掉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同性爱
案例:
经常有学生在学校心理咨询网上匿名吐露不为人知的秘密,比如有个男同学在几年前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同桌的“他”,还曾幻想与对方发生亲密关系。对于自己的“怪异”性取向感到十分害怕,而且有很深的罪恶感。为此极力隐瞒,连家人也不知道。同性恋学生咨询的问题一般包括同性恋是否能矫治?与父母朋友又应该如何沟通?
专家支招:
研究表明,大学里有相当一部分同性恋人群,相比之下,男生更愿意通过某种隐秘的方式吐露心声。对于同性恋,现在社会上已经有很科学和开明的认识,并不是什么“异端”或罪恶行为,没有必要因为这种性取向而感到自卑或痛苦,这是首先应该意识到的。同时,已经成年的大学生,如果不愿意,不一定要跟家人朋友透露,因为同性恋本身有自己的一个“圈子”,同性恋者不“暴露身份”也可以与家人朋友相安无事。无法排遣的时候,可以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倾诉。
曾受性侵犯
案例:
童年受过性侵犯而在成年后造成心理阴影的以女生居多。女大学生小霞一直以来有个“毛病”,她不能单独和男性相处,否则就会紧张、冒汗甚至全身发抖,因此每次见男同学,小霞总要拉着好朋友一起去。好朋友觉得如此十分怪异,拉着她来到了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在与心理老师的深谈中,小霞才透露了自己幼年时曾经受过男邻居的抚弄,从此以后就蒙上了阴影。
专家支招:
一般来说受过性侵犯的学生以女生居多。很多童年的阴霾回忆,堆积到了青春期就会形成一些对于异性和两性间的极度恐惧和怪异举动。建议她们应该勇敢宣泄出来,寻找可信赖的人和盘托出,最好能得到专业的心理辅导,这样痛苦和恐惧会减轻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