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绩出现波动,问题常常不出在学习本身,有时候,一本书、一张桌子都能令他心烦。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挖掘,挖出潜在原因,找到“心结”才能打开它。
不安源自强迫症
高二女生英子平时学习认真,成绩在班里属中等偏上,还有潜力可挖。可近来,她不仅心神不宁、情绪低落,而且回避同学,学习成绩更是明显退步。
老师找她谈话,英子说自己最近做作业时,不知为什么,总害怕书桌上的课本、作业本会掉到地上;有时,她甚至以为真的掉下来了,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接;可实际上,书好端端地躺在桌上。这种状况反复出现,不仅妨碍了她集中注意力完成作业,而且使她心里非常紧张:“我究竟怎么了?”
英子的老师特地为此事向我咨询,我告诉她:英子出现的是强迫心理,心理学上称之为“强迫症”。
“强迫症”可分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两种。强迫观念是指情不自禁地反复咀嚼并无实际意义的念头,且无法摆脱。强迫行为则是以仪式化的方法,机械地重复某些不必要的动作,自己都不能控制自己。
父母不和是诱因
追根溯源,强迫现象是心理运作系统出现故障所致,它起因于人们“无法消化自己的情绪”。英子的生活中想必发生了令她难以接受的事情,并使她产生了深度的不安全感。我决定和英子谈谈。
“怎么说好呢?”电话那端的英子起初吞吞吐吐,因为困扰她的是父母的婚姻危机。“我爸妈曾是中学同桌。虽然以前也听见他们吵吵闹闹,却从未看过他们真的翻脸。但自从妈妈当上总经理后,情形就大不一样了。”英子的母亲长年在外忙于工作,偶尔回家,不是蒙头大睡就是电话不断……几乎同时,父亲变得非常唠叨,他不停地咒骂世道颠倒——女人当老总,弄得不男不女不里不外。
不久,英子便发现父母之间出现了真正的裂痕,他们之间的话越来越少。妈妈变得神秘兮兮,打电话时不是关门就是进卫生间。一等妈妈“飞”走,爸爸就忙着梳头刮脸,系好领带整好衣裳往外跑。
心病可以自己治
现在,我们已经能够理解“强迫现象”的象征性特点了,它看似无意义的念头和行为,其实投射出的是心理上的紧张不安和恐惧,藉此缓解或释放不安全感。但由于这种强迫心理和行为是不自觉的,人们常常会被它困扰。英子的不安和学习退步,就是这样产生的。
她的强迫心理,是对父母婚姻危机担忧过甚的演化形式,并因此焦虑成疾。英子总觉得桌上有东西要掉下来,因此不时用手去接,她的这个举动表达了潜意识里希望父母关系缓和的愿望。
对英子而言,必需认识到自己强迫症的起因,正视自己的问题才能逐步消除不安全感。事实上,父母自己的情感问题,儿女很难插上手。父母即使分开,也不会减弱对孩子的爱;同样的,孩子对父母的爱,也不会因此而褪色。所以,英子不能回避一个她天天担心着的问题:父母有可能离婚。如果能在心理上对此做好准备,那么,反复困扰她的“担忧”就会减轻甚至消亡。
假如再有“害怕书会掉下来”的念头时,可做一些其他事情来分散对此思虑的过多想像。如若一时难以转移,也可适当满足自己欲接“掉下来的书”的冲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强迫的冲动会逐渐减缓。总的来说,患上“强迫症”并不可怕,通过科学方法的治疗是能治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