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网讯】2006年1月4日,西祠胡同“仙林”BBS上,一位名为“鱼藻轩边客”的网民发布了一篇题为《后山啊!后山!》的长帖,文章以专业的手法和精彩的图片对南师大仙林后山上的动植物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生动的描述,并在文中就学校对后山的开发和改造提出一些建议。这个网民就是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大四学生丁亮,他对学校后山的考察历时一年,共发现了250多种植物和近40种鸟类。
用心体会,每次上山都有惊喜
丁亮来自北京,说话干净利落,给人感觉很是精干。他曾两次获得南师大生科院理科基地论文比赛一等奖。“仙林后山遭到很严重的破坏,大家的环保意识不够。”丁亮说。为引起大家对后山生态环境的重视,他决定对后山作一个彻底的生态考察。
丁亮从2004年9月大三一开学就着手进行后山的考察,一直到2005年7月,其间只要天气晴好,他都会带着照相机和测量仪器上山去观察、测量、拍摄。他用近1年的时间,共发现了学校后山的250多种植物,近40种鸟类。
在丁亮发的帖子上,有很多精美的图片,都是后山上的各种植物和鸟类。很多网友都表示非常惊讶,丁亮说,“其实一些花是很小的,鸟类更加隐蔽,不能轻易看到。花很小但可以闻到香气,鸟隐蔽但可以听见鸣唱。只要用心寻找和体会,每次上山都能有惊喜。”
春天到秋天,等到一朵花
丁亮特地花3000多元买了一个数码相机用于观察和拍摄,另外买网、临时放鸟的鸟笼等,“加起来将近4000块吧”。
为了拍到植物开花结果的照片,丁亮漫山遍野寻找,苦苦等待:白头翁结出的果实,他等了一周才拍到;佩兰和狼尾花的花朵,他等了两三个月才拍到;而紫色的桔梗花,他更是从春天一直等到秋天。
鸟类比较难看到。丁亮先观察和踩点,掌握不同鸟类活动的规律,然后将自己手工制成的网放置在鸟类活动的区域,“捕获率还是蛮高的”。丁亮说,平时要想看到鸟类就只能凭运气了,不过循着鸟鸣有时能看到些许倩影。一般清晨到上午9:00,以及傍晚日落前,鸟类活动较缓慢频繁,相对容易观察到。他在调查时还用了生态学中环志的研究方法,就是用网将鸟捕获,再标记放生,利用二次捕获率计算,结合概率的统计方法说明一些问题。
丁亮在观察过程中,还遇到很多有趣的事情。有一次他在后山考察,走着走着,发现一只雄环颈雉从草丛里跳出来。“当时距我大概两米,接着没走两步,又跳出来一只,是一只雌的,然后就发现了他们的巢穴,里面居然有6只蛋!”说到这里,丁亮显得很高兴,“环颈雉是一种非常隐蔽的鸟,他躲在草丛里,平常都不大能观察到。雄性的环颈雉尾巴有1米多长,脖子是黑色的,有一道白色的羽毛环绕,很漂亮。”还有一次,丁亮发现了棕头鸦雀的蛋,欣喜不已,他天天上山,从鸟蛋开始观察,到后来的孵化,一直到小鸟长出翅膀飞出鸟巢,整个过程他从5月12日观察到24日,用了近两周时间。
翻阅百余本书,给动植物分类
每次下山后,丁亮都要对采集的动植物标本进行鉴定。后山的物种,有一半是丁亮上山考察前所不知晓的。为了将山上的动植物科学分类和归纳,他翻阅了百余本书,有不懂的再请教老师。有一次,丁亮逮住了强脚树莺和日本树莺,但他并不认识这两种小鸟,在翻阅了资料后仍没有答案,他再去请教老师,还是不得其解。最后,他通过排除法,逐步鉴定出强脚树莺和日本树莺这两种鸟类。
直到2005年年底,丁亮才将对后山的系统调查结果全部整理完毕,形成完整的调查报告。他在文中还将所有的动植物名称配以国际上统一的拉丁学名,使文章显得更为科学,更加经得起考证。
丁亮说,他还要再支两张网,继续观察,“植物的种类可以确定了,但是可能还有不到10种的鸟没有发现,要得出严密的数据,我得再观察一段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