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统筹这把“金钥匙”
——重庆市万州区城乡教育一体发展采访纪行
重庆市人口最多、三峡库区移民任务最重的万州,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这样的严峻现实:库区蓄水后,人多地少,土地质量不高,发展农业难度大,万州要发展必须减少农村人口、加强城乡统筹。
教育如何在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以教育作为统筹城乡的突破口,使教育发挥统筹城乡的“钥匙效应”,成为万州教育决策人的坚定选择。
学有所教:加强统筹确保“有学上”
万州区岩口复兴学校,虽地处偏远农村,但这里的校舍和学生宿舍全是崭新的,教学楼、食堂、功能室也都不比城区学校差,加之教学质量过硬,很多外出求学的孩子又回来了。
不仅是这所学校,在整个万州,农村学校质量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在家门口就可以走进好学校。
能在一个主城区教育容量紧张、农村教育基础薄弱的库区移民地区实现这样的教育成效,这得益于万州教育打出的“统筹牌”。
“经费统筹上给予的强力保障是基础。”万州区教委主任蒋艺义介绍,2011年万州教育经费总投入达16.67亿元,相比2006年,年均增长17.5%。同时,万州构建了教育经费倾斜投入机制,即公用经费、建设项目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每年从区级集中统筹的公用经费中,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人数较少学校、边远村完小等农村薄弱学校,按标准追加公用经费,80%以上建设项目安排在农村和薄弱学校。同时,大力实施农村和薄弱校改造教学设备装备工程。近两年,共完成投入4628万元。
重庆市首批命名的示范小学——红光小学的校长谢定来,除了要关心学校自身的发展,还要关心与其捆绑发展的农村校,这是因为万州在治理薄弱校上大力推进资源统筹。
2008年,万州实施学区捆绑,构建以乡镇中心小学为龙头,对完小、村小实施行政、教学、人事等全面管理,对乡镇中心小学实行学区捆绑考核,并帮助城乡120所中小学结成帮扶对子。
在经费统筹、资源统筹的基础上,民生统筹也成为万州教育改革的关键一步: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进城务工人员子女100%安排到城区公办中小学就读、将农村留守儿童的培养和照顾纳入区委、区政府“十大民生工程”等教育目标的实现,确保了人人有学上。
教有所能:提升质量实现“上好学”
提高城乡教学质量,教师能力的提升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教师在全区崭露头角。以岩口复兴学校为例,该校校长晏廷荣介绍,几年来,全校有7名教师被评为区级骨干教师,在万州2010年举办的赛课技能大赛中,该校语文、英语科目荣获区一等奖,把很多城区学校甩在了身后。
这得益于万州实施的农村教师优先培训。近年来,万州实施城乡教师逆向定期交流机制,每年安排200名城乡教师定期流动,同时实行“三自主”、“三优先”机制。“三自主”即学校自主选择区内骨干教师到校上示范课、自主选择本地名师到校办讲座、自主提出讲座和示范课内容。“三优先”即农村教师各项培训优先、骨干教师评选优先、表彰优先。
在保证农村教师“进得来、留得住”上,万州也下足了功夫。万州将“双特”(特设岗位、特色学校)教师全部补充到农村边远学校,80%以上的公招教师充实到农村中小学。2011年以来,万州又实施了义务教育学校农村教师津贴,全面启动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万州今年又成功申报“十二五”期间国家边远山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922套、资金4830万元。
通过持续努力,万州城乡师资差距不断缩小,农村中小学、幼儿园生师比由2005年的19.94∶1减少到目前的16.67∶1;区级及以上1418名骨干教师中,农村教师达到50%。
没有任何一项提升教育质量的改革,可以绕开课堂教学的变革。
近年来,由于农村小学生源锐减,万州出现了大量小班。2008年,万州组织科研攻关,以彰周中心小学凤凰完小为试点,开展小班化课题研究,构建起5个小班教学模式,研制了10个小班教学管理制度,探索出了一条新形势下打造农村优质教育品牌的成功之路。2009年11月,凤凰完小小班教学经验在万州全面推广。
在此基础上,2010年春季开始,万州大力开展“变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课题研究,探索出了基本教学模式,课堂质量得以全面改善。
能有所用:强化职教推动“好就业”
王永江的家乡在重庆市奉节县云梦土家族乡,海拔1300米,山多地少,生活艰难。初中毕业后考入重庆市三峡水利电力学校,成为他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转折点。毕业后,凭着所学知识,他创业成功,成为一家公司的老板,在城里买了房,把父母接出了大山。
“发展职业教育,将青壮年尤其是农村青壮年转变为高素质劳动力,不仅能推动产业发展,还能为农村减负,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移民安居致富。”万州区教委主任蒋艺义说。
对职教的重要作用,万州一直以来都有清醒的认识,把职业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努力建设三峡库区职业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基地。“十一五”以来,万州划拨城市建设用地3000多亩、投入3亿多元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2007年以来,全区共计发放资助资金5.5亿元。
优化资源配置、调整职教结构,是万州职教发展需要突破的重要一关。2006年以来,万州着力整合教学资源,将38所中、高职学校调整为18所,中、高职院校数量比由2006年的36∶2调整为现在的11∶7。坚持多元办学,支持和规范民办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政策,也使办学条件好、社会认可度高的民办院校纷纷涌现。
在万州区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万州职教取得了飞速发展。每年毕业生都供不应求,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据万州区教委统计,仅该区的中职学校,每年就为产业发展输送毕业生近两万人,其中七八成来自农村。
如今,万州职教的辐射作用已逐渐显现。走在万州城区,每10个人中就有1名职教生,每10名职教生中就有8个是外地人。职业教育正吸引着三峡库区及周边省区的学子们涌向万州,又从万州走向全国。 |